首页 >> 狭叶茶

江泽慧迫切需要破解土地退化防治难题妈竹

时间:2023/09/07 22:05:51 编辑:

江泽慧:迫切需要破解土地退化防治难题

5月8日消息:“土地退化防治并非单纯的土地问题,而是涉及到社区发展、土地利用、消除贫困、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农业、林业、国土和环境等多部门、跨领域和跨管理层的大问题。”全国政协人口与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中央项目指导委员会主任江泽慧说。

在国家林业局昨日(7日)召开的“可持续土地管理政策与实践国际研讨会”上,江泽慧称,目前的土地退化防治迫切需要采取创新的理念、思路和实践,以破解这一困扰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难题。

土地退化压力加剧

记者:我国目前的土地退化程度如何?土地退化已造成哪些方面的危害?

江泽慧:中国是世界土地退化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荒漠化土地达国土面积的27.46%,约有4亿人口受到荒漠化危害。据专家测算,每年因荒漠化危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200亿元。

中国的土地退化尤以西部地区为甚。该区域仅新疆、内蒙古、西藏、甘肃和青海5省(区)的荒漠化土地面积就占全国荒漠土地总面积的95.48%。攻克土地退化顽疾,不仅对中国、对全球人类社会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都是重大挑战。

记者:在土地退化防治方面,目前面临着哪些新挑战?

江泽慧:人口增加、经济发展与资源短缺依然是土地退化防治面临的巨大压力。近一个多世纪以来,人口急剧增长和经济快速发展给土地资源与生态环境带来的双重压力日趋加剧。

我可以举一组数字,20世纪全球人口增长近4倍,GDP总量增长18倍以上,2011年全球GDP总量(69.66万亿美元),相当于2000年(32万亿)的2倍多。此间,世界耕地也从19世纪初的4.5亿公顷扩大到15亿公顷。这必然加速毁林造田、过度放牧、无序开发和污染物排放等,给土地资源保护和退化防治带来压力。

此外,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等多因素交织也给土地退化防治带来新的挑战。伴随着气候变化,干旱不仅会在新的地区出现,而且使得原本就易受干旱威胁的地区遭遇土地退化危害更为频繁和严重。

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公布的数字,过度的人类活动以及气候变化导致占全球41%的干旱地区土地严重退化。目前,全球有110多个国家、10亿多人口正遭受土地荒漠化的威胁,其中1.35亿人面临流离失所的危险。

“可持续管理”理念

记者:能否介绍一下中国政府和国际社会在防治我国土地退化方面所开展的工作?

江泽慧:2002年,中国政府与全球环境基金(GEF)为共同治理中国土地退化问题,在生态领域建立了全球第一个国家伙伴关系——中国-全球环境基金干旱生态系统土地退化防治伙伴关系(下称“伙伴关系”)。这是由中国政府和国际机构以长期规划的形式共同推进的一项国际合作项目。

10年来,这一项目推动项目区建立了融入综合生态系统管理理念的政策与法律框架,构建了流域尺度生态补偿机制,探索了增加植被与土壤碳汇能力的综合防治模式,完善了防治土地退化的监测与评价体系,拓宽了防治土地退化的融资渠道,创建了土地可持续管理的有效途径。

在创新土地退化防治技术和防治模式方面,项目探索出了一批在中国干旱地区极具推广价值的单项技术和综合集成技术。据统计,313个项目村共采用了189项新技术。

示范点建设至今,所吸引的来自各级政府配套资金、部门、企业的项目资金和村镇自筹、农牧民投入的资金总量,相当于GEF“种子资金”的23.9倍。

记者:我们注意到,在这次国际研讨会上,你提出要在土地退化防治中引入“可持续景观管理”这一理念。能具体解释一下

江泽慧:我们目前所推广的综合生态系统管理、可持续土地管理等一系列具有丰富内涵的理念,在全球土地退化防治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和实践,为指导和践行土地退化防治做出了积极贡献。

但我认为,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对自然生态系统影响加深、人口增长对自然资源压力加大、社会发展对绿色空间需求增加,过去着眼于单一土地资源的管理方式难以适应土地退化防治的新需求。

所以,在这次国际研讨会上,我向各位专家提出了在土地退化防治中引入“可持续景观管理”这一新理念。这个理念旨在从土地整体景观要素而不是某个具体、局部的土地利用类型出发,借助多学科知识,协调部门内部、多个部门之间的各种关系,在多尺度上规划土地景观系统各要素,高效配置土地资源、水资源与生物资源,优化经济、社会和环境目标,找出利益冲突和目标权衡的解决方案,保证土地利用者的权益、生态系统服务的惠益者和未来对土地资源、景观系统的多目标需求得到持续保障。

我认为,从综合生态系统管理到可持续土地管理,再到可持续景观管理,将这三种理念有机结合、融会贯通,不仅可以克服过去单纯从某个地域的一个或几个生态系统考量土地资源管理的局限,实现土地结构和利用方式的优化配置,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的效率和潜力,降低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对生态环境的载荷,而且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土地资源管理领域的互补与提升,在满足不同利益群体需求的前提下,实现多目标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与消除贫困相结合

记者:以往的土地退化防治可能并不关注经济发展与生计改善的问题,怎样做到在土地减缓退化的同时,当地人的生活也得到改善?

江泽慧:这也就是我所说的“土地退化防治要与增强经济活力和消除贫困相结合”。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报道,全球25%左右的人口靠已经退化的土地维持生计,每年因土地退化而导致生产力丧失的成本大约为400亿美元。

在一些地区,由于贫困,没有必要的资源和资金投入土地退化防治,加上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土地生产力将进一步下降,从而陷入“土地退化-陷入贫困-过度利用-土地恶化-加剧贫困”恶性循环之中。

为了摆脱和减轻这种现象,必须将土地退化防治与增强经济活力、消除贫困紧密结合起来,才能赢得可持续发展。我认为,绿色发展为防治土地退化、增强经济活力和消除贫困指明了方向。总之,要从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入手,共同探索出一条既有利于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改善生态环境,增强经济活力,又能从根本上消除贫穷的可持续土地管理之路。

记者:你觉得,中国的土地退化防治实践为全球提供了哪些经验?

江泽慧:中国政府长期致力于土地退化防治工作,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累计投入数千亿元人民币,相继启动了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京津风沙源治理、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等重点生态,对沙化重大地区进行集中治理。

中国-全球环境基金自2002年建立土地退化防治伙伴关系合作框架以来,先后启动并实施了“能力建设”、“管理与政策支持”、“西北三省(区)林业生态发展”、“甘肃、新疆草原发展”和“IEM方法干旱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八个项目,也创造了许多具有全球推广意义和实践运用价值的丰硕成果与成功经验。

在中国西部土地退化防治过程中,突出了土地退化防治政策与机制创新,建立多目标管理、多部门参与、全方位互动的统筹协调机制,“政府引导、企业参与、社会支持、农民受益”的公私伙伴关系合作模式,“公司+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协会)”的市场运作机制,基于生态、经济、社会效率的土地退化防治成本效益机制,完善生态补偿、扶贫开发等政策保障支持。这些新机制,为政府决策、企业和社会广泛融入,以及农牧民参与式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和智力支持。

中国土地退化防治经验全球共享和推广意义重大。我们将充分运用南南合作、南北对话机制、中非合作平台和国际履约机制,进一步扩大与国际组织、研发机构和非政府组织的合作与交流,帮助受援国建立土地退化防治示范样板。

鸡干的做法大全

现在买那个虚拟货币

上海融合融资公司

相关资讯